參考資料:
(一) 大法官會議與憲法法庭,洪葦倉編著中華民國憲法,揚智,2001,頁291-301。
(二) 司法受益權,洪葦倉編著中華民國憲法,揚智,2001,頁102-103。
一、訴訟機制與類別
1.憲法訴訟(大法官會議解釋)
憲法為國家根本大法,法律、命令均不得與之抵觸,若有牴觸,則法律命令令無效。當憲法適用發生疑義,或法律命令是否違憲,產生不同見解時,則由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進行憲法解釋。此外,由於法令見解歧異,又無共同上級機關可為統一見解時,也由大法官會議進行統一法律與命令見解之解釋。
2.民事訴訟:
民事訴訟係當人民之財產權、身分權、人格權等私權遭受侵害或發生爭執時,依民事訴訟法規定程序,向法院提起訴訟,要求國家維持私法秩序,保護人民私權、解決權利紛爭。
3.刑事訴訟
刑事訴訟乃人民遭受他人犯罪侵害時,依刑事訴訟法規定程序,請求法院對犯罪者科以刑罰,保障自己權利。刑事訴訟可分公訴與自訴,公訴乃檢察官偵查犯罪事證後,向法院提起之訴訟;自訴乃受犯罪侵害的被害人,不經檢察官而逕向法院提起之訴訟。
4.行政訴訟
行政訴訟權係指人民對中央或地方機關的違法行政處分,認為損害其權利,經依訴願法提起訴願而不服其決定,或訴願機關逾期不為決定,人民得向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,請求以判決變更或撤銷原機關違法處分。
5.公務員懲戒訴訟
依公務員懲戒法的規定,公務員若有違法、廢弛職務或其他失職行為者,應受懲戒。依公務員職等高低與所犯違失輕重,或由主管長官記過、申誡,或由主管長官移送監察院審查,監察院通過對違失公務員的彈劾後,移送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。公懲會審議公務員之懲戒案件,可作成撤職、休職、降級、減俸、記過、申誡等六種處分。但政務官之懲戒,只適用撤職和申誡兩種。
二、化解糾紛、疏解訟案機制
1.請願:
請願係人民對於國家政策、公共利益,或其他權益之維護,向民意機關或主管行政機關表示願望,請求國家機關作為或不作為。
2.訴願:
訴願係人民對於政府機關的違法或不當行政處分,請求行政機關再為審查該行政處分,加以撤銷或變更。
4.調解:
未進入司法訴訟程序之民事糾紛,或告訴乃論且最重本刑在三年以下之刑事案件,均得向鄉鎮市公所、區公所設置之「調解委員會」提出調解申請,由當地人士7~15人組成之調解委員會,調解當事雙方糾紛。刑事案件調解成立,不得再行告訴或自訴。民事案件調解成立,具有執行名義,債權人無須經過訴訟程序,就可以直接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。
5.仲裁:
商務糾紛當事人間訂立契約,約定雙方糾紛由第三人做成判斷,該判斷與法院的確定判決有相同效力。
2009年9月7日 星期一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